2015年4月19日 星期日

20150419@鐵騎探索太平山


太平山是宜蘭縣內最高的森林遊樂區,每次上山來總被她的美所折服,
不論是陽光普照的翠綠鮮豔,抑或是雲霧飄渺的朦朧仙境,
都是令人流連忘返的風光。

對騎車的人來說,太平山也是非常適合練車的路線,
坡度非常平均在7%左右,連續上坡22公里也是難得的長度,
唯一比較可惜的就是要門票就是了@.@,不過門票也提供保險,算是保障摟。

這次陪騎TSLD所舉辦的鐵騎探索太平山,一方面因為去年已經參加過,
另一方面知道自己不需要進站補給,且TSLD這活動也沒有計時,
所以就沒特別報名,不過說實在到終點時看到香腸跟泡麵,覺得沒報名蠻可惜的XD。

早上五點半起床,在天送埤包子店買好早餐跟簡單補給,
便驅車前往土場,6:50組車準備完成開始騎乘,
由於活動並沒有特別規定出發時間,故路上已有許多人隨興出發騎乘。

剛過收費站附近,照片來自Mobile01。
就自己所設定的齒比跟心跳節奏往上爬,除了收費站下來買票外不落地,
沿途順順騎強度控制在160bpm上下,拜活動封路所賜,
可以放心超過雙黃線去選擇路線,專注在踩踏上很快就經過了中間遊客中心。

中間遊客中心,照片來自TSLD FB。
過中間遊客中心後有段稍平的路段,想換大盤加速但變速不順換不上,
只好掛上小齒提高轉速,越到山上感覺有點悶,每次低頭汗水就滴落到上管。
看著許多開心地騎乘在一起的車友,也感染到這歡樂的氣氛,
騎車真的是快樂的,不是嗎?

騎在這風光明媚的山路上,真的是很開心啊。照片取自 mobile01。
騎阿騎阿也過了官方第二補給站白嶺,想到去年在此休息時被拉鋸的女車友超越,
心裡暗暗佩服她能過站不停,不知不覺中也過了一年啊。
過白嶺後到見晴停車場約8公里,坡度也比前半段連續且陡,幾乎沒有喘息的緩坡,
練得好不好就看這裡了,去年在這段幾乎都無可避免的降低速度,
今年還能勉強維持差不多的節奏。

這段有些許10%左右的陡坡,謹記著陡坡放鬆緩坡再補的準則,
陡坡時放鬆肩膀輕握把手,專注在踩踏的順暢上,進入緩坡時迅速回到節奏上,
雖然還是能超越大多數的車友,不過也開始被幾個很有實力的車友超越。

看得出來腳有在用力啊,核心有沒有就不知道了XD。照片取自 Mobile01。
這段開始心跳開始時不時碰觸到168rpm(LT)的界線,
但在刻意控制強度下還能回到160出頭,代表體感強度還在可接受的範圍,
不過還是有要騎多遠才到見晴停車場的念頭出現啊...

就這樣順順騎過見晴停車場,事後看紀錄1小時50分破了PR十分鐘,
這幾個月的練車算是有點進步了,滑到太平山停車場後工作人員說天氣不穩定,
不開放騎到翠峰湖,騎到這裡也算有練到了,稍歇一下就穿起風衣下滑回土場了。

停車場終點,天氣還不錯,可惜無法進翠峰湖。
騎乘紀錄:
土場到終點停車場(22.9km):1小時54分
均速:12kph
均心率:161bpm
均踏頻:58rpm(也太低@@...可見34-24騎太平山還不是我能駕馭的齒比)

以下是自言自語的感想...

今年二月開始練車至今,體認到騎乘實力反映在許多的面向,
而每個人程度不同,也顯示出不同的騎乘風格,
以太平山長22公里平均7%的坡度來說,差異10分鐘的實力,
均速差異大概只有1km/hr,齒比範圍約在21-28之間,
若雙方都維持同齒比不變攻山,平均轉速只差5rpm就能造成10分鐘的差異。

但這5-10rpm的差異,可能就決定了心跳率從Tempo到LT的差別,
對高手來說能維持兩小時LT的能力不衰退,但對我來說若開LT的強度,
就沒有能維持強度到終點的信心。

在訓練上要常開在LT上下的強度,才能對這強度更掌握,(噁~)
現在最常練習的區間還是在Tempo(Zone 3),
也因此這次太平山都控制在這個強度,到最後都沒有太明顯的衰退,
但幾乎都沒有push到LT(Zone 4)的強度,騎完也沒有特別累的感覺。

就現階段的課題,除了Tempo或SST訓練,
要再加上每周至少一次LT以上的訓練,讓身體習慣強度並提高恢復力,
聽說高手都經歷過練到在訓練台嘔吐的經驗,
是說有幾次有練到有嘔吐感就是了(打SST就想吐也太弱)...Orz
繼續加油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