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2日 星期六

20150912@2015NS西進武嶺




如果說每座山都有山神的話,那完全不落地騎上最高點,就是我身為單車騎士對祂表達崇敬的方式。而台灣公路最高點的武嶺,經歷過去年西進,今年六月東進的體驗,終於讓我完成了不落地登上3275之巔的膜拜,從年初至今懸著的心,總算是放鬆了下來。




西進武嶺,2015NS山冠王的最後一站,跟去年自行開車前往相比,這次選擇跟隊友們跟團搭遊覽車前往,在遊覽車上整個感覺很放鬆,許久沒有悠閒地搭車欣賞風景了。報到完回民宿放下行李,大夥漫步到埔里街上吃飯,為了明天肝醣超補硬是吃了兩碗飯,照往例買啤酒回去助眠。大家都算參加活動的老手了,在民宿將車子作最後整備,明天的補給車衣傳好好,洗好澡啤酒下肚,沒兩下就沉沉睡去...




隔天隊友阿倫鬧鐘約02:30就響了,大夥隨即興致勃勃地起床準備,只有我還賴在床上不肯起來,慢條斯理的東摸西摸,泡杯咖啡配老婆的愛心吐司,隊友們早已下樓熱身,所有東西準備好跟做好人體輕量化,出民宿大概也近04:00,輕鬆地晃到出發點,跟著阿倫擠阿擠到前段,雖然大概有睡了五個小時還是撐著想睡,中間遇到空拍機掉下來的意外,就在旁邊還好沒人受傷不過也醒了,熬到五點出發,約05:05通過計時拱門出發摟。




從地理中心埤出發,不知是快速列車都已經出發還是怎的,整路都很難找到適當速度可以跟車的集團或車友,只好自己看體感保持一定速度,但沒人破風實在很怠惰啊。通過人止關開始爬坡,感覺身體剛要開始熱起來,蠻順暢的感覺,嘗試變換用不同的肌肉來騎乘,腿的狀態不算好但心跳比想像來得低,就這樣順順帶過霧社,出發至今約1小時02分,比原本預估慢了2分鐘,應該還可以吧我想。






霧社到清境熟悉的街景,倒數著一個個的彎爬了上去,有時腦海裡想著不知名的旋律,有時又像賽前看到的爬坡高手心得那樣,想像著有條線拉著我往上爬,總之就在不斷分散注意下爬過了清境最高7-11,慢慢也開始覺得有點涼了。經過清境心裡默想著,再爬個太平山就結束了,加油!




最高小七到翠峰這段要拉速度,可是看到坡就覺得有點...力不從心,雖然水補給跟補給品完全都照著進度在吃,可是遇到坡已經覺得腿有點痠,怎麼會這樣?記得去年翠峰前狀況都還很好啊,想歸想還是盡力調整,試著再去喬讓四頭肌跟臀大肌交替使用,再撐一會吧兄弟們。經過梅峰補給站,估算兩瓶水還剩一瓶,補給品已準備好到武嶺的量,鼓起勇氣過站不停,挑戰4小時內完成的目標,繼續奮鬥!






過翠峰後就開始西進真正的考驗,綿延6公里8-10%的連續陡坡攻擊,去年在此抽筋下馬當步兵的記憶猶新,雖還是沒能力快速攻破,但維持著節奏在陡坡放輕腳步還挺得過,半途右邊大腿突然一跳,即將要抽筋的感覺讓自己心頭一驚,連忙變換踩踏方式墊腳尖並拍打大腿試圖舒緩,就這樣也慢慢撐過鳶峰。




過鳶峰後有段稍平的路段,印象中去年有這段嗎?或許是今年還有餘力能在此加速,去年至此只能緩速前進而無感吧?不過坡度總是要還的,鳶峰到昆陽平均坡度也有6.68%,於是後半段就開始連續10%陡坡,右大腿抽筋的感覺時不時擾亂,逼不得已只好用攻克大禹嶺時的S型爬坡法,盡量以最小範圍的S型減輕陡坡的攻擊力,同時注意是否有檔到後面的車友跟前方來車。就降撐過昆陽前兩個髮夾彎,上昆陽前最後大魔王忐忑不安望著坡頂,不知是否能順利攻克完成不落地,低著頭仔細感受肌肉出力跟坡度的變化,雖不帥但實用讓我撐上昆陽,只剩下天堂路了!






過昆陽我看了下時間,已經騎了3小時48分,心裡一直記得脆瓜兄分享的昆陽到武嶺15分鐘,不加速沒辦法完成4小時內完成的目標,最後這段天堂路我把所有感情都放下去催了,但騎到這畢竟也騎了3X公里的連續陡坡,在離終點還有幾百公尺時已看著碼表超過4小時,但也無力回天,最後一百公尺擠出最後力氣加速進終點,領到成績4小時04分...Q___Q。






事後看Strava分段,中心埤到人止關這段均心才147bpm簡直就太混了,時間也才比去年快20秒,其他分段都比自己預估略慢,但最後昆陽到武嶺天堂路放感情下去拼,果然有比配速快但已經太晚,只能安慰自己至少第一次完成了武嶺完全不落地的挑戰,對常有意志不堅的毛病來說,也算不容易的突破了。武嶺年年都在,留下一點遺憾明年才有再來挑戰的動力,對吧?也恭喜一起來參加的隊友們,都大破去年最佳成績30分鐘以上,一起參加活動跟獨自一人參賽相比,真是好玩太多啦!




總之,完成了2015年初給自己許下的NS山冠王目標!為自己喝采啦!



 




2015 NS西進武嶺騎乘資訊
騎乘距離:53.9km
完成時間:4:04:47   騎乘時間:4:04:47
完成均速:13.3kph        騎乘均速:13.3kph
平均踏頻/心跳:68rpm/156bpm
總排名/總完成人數:218/3035
組排名/組人數:41/554

2015年9月10日 星期四

20150910@NS武嶺賽前準備

與其說是賽前準備,不如說是今年度訓練至今的一些訓練總結跟心得...


從二月定下要拿NS山冠王的目標之後,便開始比去年積極的訓練計畫。基本上是以塔塔加、東進武嶺、西進武嶺這三個主要賽事,來規劃的三個訓練週期,從開始訓練到塔塔加只有短短五週,效果就略過不提,訓練內容90%都是單調的Tempo,加上少數的迴轉訓練,這段時間有感到體能的提升,超過一百公里的行程回程不再虛累累地到家。



三月到五月的月騎量都破700公里,內容也從Tempo提升到Sweetspot Training(甜蜜點訓練)、肌力訓練、甚至少數的Vo2Max(最大攝氧量)。在這個階段,明顯感到爬坡的心跳下降了,續航力增加不少,反映在成績上4/19太平山比去年進步10分鐘(8.3%),6/6太平山又比4/19再進步7分鐘(6.4%),噶瑪蘭追風100跟著集團以36的均速不休息完成100k,重點騎完還沒什麼疲憊感,由此可見此階段訓練的成效是非常卓著的



但有強度的訓練是會疲乏的,尤其當成就動機消失或不夠強的時候,當東進武嶺完成後,剩下的西進是去年就已經騎過了,雖然給自己訂下騎進四小時的積極目標,但其實從東進前就比之前提不起勁訓練,每次到了課表是SST、Vo2Max、TABATA這種的夜晚,就越來越難說服自己克服心魔騎上腳踏車。


六到八月的月騎量下降到600公里左右,訓練台課程的完成也越來越鬆散,從原來打的SST 40分逐漸下滑,到打30分就會很痛苦的階段,甚至到西進前一個月,為了讓自己不再排斥上訓練台,常常只打EM湊時間。體感上知道自己衰退的比月騎量嚴重,八月中為了確認騎了北蘭3P,每個爬坡段均心跳都難以克制的突破了170bpm,但都比自己的最佳紀錄有些差距。




最後一段時間盡量努力在訓練台上抱佛腳,最後26天在訓練台上做了18次訓練,年初給自己訂下西進武嶺前百登訓練台的目標,最終是完成了98/100。雖然上週末作的太平山測時驗證了體感,成績回到4/19太平山的水準,但也只能從這次的經驗學習,希望在下次的準備上能夠更好。



自行車的訓練完全是不進則退,不是只要有騎就會進步的,至少以我的天賦來說到目前的程度是這樣,若無法維持訓練的品質或更進一步,那即使一直有在騎,體能也是不斷的在消退。要不斷的進步,需要堅實的自律以及遠大的目標,才能支持自己度過那訓練的艱苦。戰勝自己的怠惰,在家庭/工作/興趣之間取得平衡,有更健康的身體,更強壯的心理素質,也更了解怎麼克服自己。



就像我很喜歡的單車訓練blog裡的一句話:



"你看到我練的是車,其實我練的是心。"




2015年6月28日 星期日

20150628@東進武嶺 - MAXXIS太魯閣登山賽


挑戰在8小時之內,從海平面旁的秀林國中,騎到海拔3275的台灣公路之巔武嶺!

6/28瑪吉斯太魯閣登山賽,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日子終於來到,
可以說今年這半年努力練車的寄託就在這場活動了,
半年來累積里程3,848km,爬高46,788m,或許對很多車友來說不算多,
但對業餘騎士加上兩個孩子的爸來說,已經是對得起自己的訓練量了!

感謝老婆的支持,讓我可以在夜晚清晨的訓練台上,嘗試不同的課表蹂躪自己,
假日也能最少撥出半天去騎自己想騎的路線,沒有後顧之憂的訓練。
才能完成這張自己訂立的課表,雖然達成率只有76%,但已是歷來的新高了,
課表不是訂來讓無法達成自己不快樂,而是激勵我們下次會更好嘛!

密密麻麻的白底是課表,黃底是實際完成,若對這課表有興趣的可以密我XD
前一天先搭火車到花蓮,到亞士都報到後,慢慢從花蓮市騎193線到新城下榻的民宿,
出門覓食準備明天早餐,順便看一下隔天到秀林國中的路線,
這才發現秀林國中也是跟七星潭一樣就在海邊,想著明天就要從這海平面高度一路爬升,
心中不禁激動了起來,興奮之餘也有一絲絲的不安,
"我真的可以嗎?",這樣的疑問忍不住浮現了出來...

一同挑戰的夥伴小藍寶,明天就拜託你摟!
吃完看起來不是很安全的雞腿飯,祈禱不會讓我明天拉肚子,
照往例買好助眠的啤酒,緩緩騎回民宿準備,民宿主人一家子都出門了,
正好可以讓我很平靜的整理明天的總總。

把小藍寶最後再檢查一次,輪組變速煞車再擦一擦,
洗好澡脫下一天的疲勞,將明天要穿要用的東西全部整理,
連補給品該放車衣哪個口袋也全部放好,萬全的準備!
但即使喝完啤酒,也遲遲無法將悸動的心給安撫下來,忐忑不安地入睡...

四點半起床緩緩地讓自己啟動,做了例行的輕量化以後心裡踏實多了,
早餐吃完所有行李上身,靜靜的離開了還在沉睡中的民宿,
不一會兒就到了秀林國中,迅速將行李寄托給大會帶上武嶺,做好最後的整備。


沿著海岸線排隊到出發拱門前,看著有同伴的車友們興奮的討論著種種,
突然想起3月塔塔加也是如此,獨身一人的挑戰,
希望9月份挑戰西進的時候,也能像去年一樣熱熱鬧鬧的啊,我這麼想著。

六點時間到,隨著人潮緩緩前進,約莫花了5分鐘時間才通過起點,
到太魯閣大橋前這段有前導車控制速度,過了太魯閣橋才正式放行,
擠在大集團的中段,照著自己的節奏,慢慢超越前面的車友,
偶有速度很快的小集團通過也沒特別去跟,後面的路還長得很。

通過天祥剛好耗時1小時,比賽前想的稍微慢了點,身體還沒有很熱開的感覺,
腿感覺有點硬,該不會是賽前回復做得不夠嗎?
雖是如此想但還是繼續騎行,接下來到西寶是第一段爬升段,
很快就打到28T維持轉速,讓肌肉在負擔最小的情況下爬坡,同時吃下第一包能量包,
保持住身體的能量是長途爬坡最重要的。

往西寶的路上太陽已經很大了,看得出來有出汗XD。感謝網友拍攝。
約35分到西寶也代表第一個爬升段已經過了,馬上進行自我狀態的檢視,
腿雖然還是有點緊繃但總算是熱開了,目前狀況還好,
太陽出來了但比起上個月10點多才通過西寶時的烈日,還有前次曾文水庫酷暑的特訓,
感覺這溫度對我沒有什麼影響到,兩罐水都還有一半以上,
於是不停西寶水站直接往18公里遠的新白楊前進。

照計畫西寶往新白楊主要爬升段前較緩的丘陵地,掛上大盤提高節奏,
在這段超越較多的車友,在不增加太多大腿負擔的情況下維持著大盤前進,
當然遇到爬升還是會降到小盤,頻繁的變速來提升騎乘的節奏。

過華祿橋後的明隧道,開始了到新白楊前的第二爬升段,
海拔約1000初頭,太陽仍舊炙熱地掛在上頭,趕緊調整自己的節奏放鬆踩踏,
不久快到新白楊前,看到前面熟悉的背影,原來追到Roland了!
就騎到他旁邊打招呼,並肩騎進新白楊補給站,耗時2小時43分。

往碧綠神木平緩段上,一樣掛上大盤前進啦XD。感謝網友拍攝。
當我還在慢條斯理喝水吃東西緩和,Roland已經完成補水吃東西上廁所準備出發了,
趕緊補滿水跟他一起出發,併騎聊沒兩句,爬山大家的節奏不同,
在這段到碧綠神木的爬升段前是最後比較平緩的路段,
我照著賽前設定掛上大盤繼續趕路去XD。

過碧綠神木耗時3小時45分,這時還笑得出來啦。感謝網友拍攝。
過慈恩進入碧綠神木的爬升段,路段不長但稍微已感到腿力的衰退,
還好碧綠神木比記憶中更近,水還幾乎是滿的,
依舊不停碧綠神木的水站直接往關原,
這段爬升到金馬隧道的路段已明顯感受累積的乳酸,
但由於整路都維持8分力的騎乘,所以體力還有不少,打到24T維持高轉還不算太困難,
就這樣騎過金馬隧道及下坡,順順騎進關原加油站。

過關原計時拱門耗時4小時25分,感謝NS攝影師拍攝。
在關原補給站吃了麵包香蕉魚丸湯,心裡對接下來即將到了的大禹嶺魔鬼坡有點不安,
不知道以自己現在的狀況是否能征服,有點拖拖拉拉的在這裡花了10分鐘才出發,
期間看到Roland經過不停直接騎過去,心中非常地佩服他的耐戰力。

關原騎到大禹嶺的路上,感受到腿力的下降,
在過碧綠神木後按時應補給時,因覺得沒多久要到關原就可以補給,
便沒有照補給計畫吃能量包,以致這時身體能量有點跟不上的感覺,
雖在關原已有吃了不少東西,但消化不及這時惡果出現了。

魔鬼坡爬坡中,剛開始還笑得出來。感謝網友拍攝。
到大禹嶺上個廁所,拉拉筋再怎麼不安還是得上路的,
騎上小藍寶迎接這海拔3000公尺,平均10%的魔鬼坡的挑戰,
騎了不久卻發現沒有想像中的痛苦...雖然陡坡依舊難騎,節奏也不可能快,
沒辦法像上次兩日東進這樣,放鬆上身盡量放緩去騎,
但靠著S型蛇行也撐過前段陡坡,到小風口沒有抽筋下車。

到小風口其實狀態還好,但看到補給站又不爭氣的下車了,
看著小風口後綿延約500公尺的10幾%陡坡,小惡魔戰勝了自己,
即使沒有抽筋,我還是決定牽車...

失意的牽車照留念,以此警惕自己,牽車的時候看起來特別胖XD。感謝網友拍攝留下證據!
牽著小藍寶在1X%的陡坡上前進也不輕鬆,小腿甚至也有要抽筋的感覺,
但看著還堅持在車上的車友們,除了佩服也不免責問自己到底在幹嘛?
難道要這樣一直走到終點嗎?當然不要!

找到比較緩的路段趕緊上車,其實也沒自己想得那麼難,到底在怕什麼?
就算抽筋定干跌倒也不過就是皮肉傷,我決定要堅持不再牽車了!
不一會就騎過這段陡坡,經過最後的下坡,最後兩公里合歡山莊到武嶺,
小心地閃過車潮,騎到快一半看到完賽的Roland從對向下滑,
打個招呼繼續努力熬過最後的陡坡,本想可以就這樣直接騎進終點,
但終點前30公尺雙向塞車讓我還是不得不下車,牽車進終點...

進終點拿到成績,6小時32分在自己預想的成績範圍內,
雖然NS這次起點統一6:00計時,扣掉排隊的5分鐘有進6:30以內,
雖然有達到預期,但總是有些遺憾,
知道沒有豁盡全力,知道不夠相信自己,
但這也是自行車運動吸引我的地方,讓我更了解自己,努力訓練希望9月的武嶺能更好摟!

來自日本的神人,在魔鬼坡牽車時被他騎淑女車超車...

東進武嶺!有機會一定再來挑戰,也挑戰自己!
騎乘資訊:
騎乘距離:90.3km
完成時間:6:32:41   騎乘時間:6:06:17
完成均速:13.8kph        騎乘均速:14.8kph
平均踏頻/心跳:70rpm/151bpm
總排名/總完成人數:141/569
M30組排名/M30總人數:26/100

2015年5月17日 星期日

20150516-17@寂寞騎士東進武嶺

上接駁車回程時塞在往大禹嶺的路上,但絲毫不減大夥完成的興奮,
看得出來大夥都很開心,很滿足,甚至已經開始討論起下次(?),
回想起這兩天的種種,真的是已經沒法再多要求,完美的兩天了。


自加入寂寞騎士車隊以後,跟大家一同南征北討也近一年了,
從明池、太平山、西進武嶺到陽金3P,一個一個路線被我們征服,
這一年來大家也越來越精實,口味越來越重。
有騎北宜+闊瀨這種路線在排乳酸的,
有立下百登淡大宏願然後4月就騎一半的,(那4月初訓練台就百登的哩?)
有三天連騎太平山明池福隆晚上還跑步排酸的。(這是職業隊的菜單嗎?)

為了不要被騎很大的外星人隊友海放太遠,年初就訂下要拿NS山冠王的目標,
期望可以藉此給自己動力,激勵自己平日練車。
而山冠王系列最艱鉅的挑戰,就是號稱台灣騎士終極路線的"東進武嶺"。


從太魯閣一路向上往合歡山這條路線雖有開車經過,但從未實際騎過,
很嚮往能騎行在太魯閣這段壯麗的峽谷中,
並體驗大禹嶺到武嶺這段知名的高海拔爬牆路線。

於是在3月初跟老婆確認家庭日曆,把日期抓到五月初或月中,
消息在隊上FB放出後,一日內便招滿躍躍欲試的勇士們,
喬好是兩日行程,讓大家悠哉(?)地享受這條美麗的路線。

為了讓風險降到最低,訂好第二天回程武嶺的專業接駁車,
觀雲的住宿也事先搶好,最後阿倫跟女友也加入並提供隨車補給,
感謝大家的付出,讓這趟旅程得已圓滿。

感謝阿倫跟秋蘭的補給車,讓我們免於斷水斷糧的憂慮。
時間很快到了出發當天,一夜好眠到早上四點半起床,
隨身行李早在昨天就整理好,穿戴好就放鬆地騎往火車站,
前一晚將所有行李整理好的習慣,真的對隔天出門的好心情有很大的幫助。


到了車站會合,不論從哪站上車大家都準時出現在同班火車上,真好!
掩不住興奮的心情,在火車上熱烈地聊著,笑著,
我想同車廂睡眼惺忪的人們或者會嫌我們吵吧?
可是壓抑不住朝聖般澎湃的心情啊!

轉眼到了新城車站,出站時阿倫跟秋蘭已經在外面等候,
大夥在此做好最後的整備,輕鬆騎乘到太魯閣牌樓前合照,
就意氣昂揚的出發摟!


騎乘在太魯閣峽谷中,比想像的更享受,也許是早晨的遊覽車還不太多,
多了分靜謐與悠閒,大家都放慢腳步欣賞,畢竟錯過了不知何時再有機會造訪,
在溪畔跟燕子口都忍不住駐足拍照,讚嘆這造物者不可思議的創作,
快到天祥前稍拉了強度算是熱身,到天祥還是歡樂的合照搞笑。


在天祥休息打屁了近半小時,再出發已經快九點半了,
跟大夥開玩笑地說到觀雲山莊有關門時間,就是開飯時間六點,
晚到就沒得吃的壓力讓大家開始趕緊上路摟~

天祥到西寶(7.8KM,爬升436M,平均坡度5.6%)
到西寶是比較明顯的爬升段,也由於才剛開始,大家都有所節制的緩緩往上爬,
而今天老天爺賞我們一個萬里無雲的好天氣,所以汗水流失的比想像得快,
只能放輕腳下的踩踏,盡可能節省力氣地爬坡,不多時就到了西寶。


西寶到洛詔(7.4KM,爬升199M,平均坡度2.7%)
基於對山路的敬畏,大夥在西寶再度把水補滿吃了補給,
接下來到洛詔這段卻是略有坡度的丘陵,輕鬆地踩踏並提高了速度,
到洛詔再度整隊,此時已將近11點半進度稍微落後,
大家在這都多少吞了點餅乾巧克力,迎接後續的挑戰。

洛詔到新白楊(11.3KM,爬升498M,平均坡度4.4%)
前半段延續緩丘陵的節奏,5公里後過華祿橋的明隧道後,才開始這段的主爬升,
雖然海拔已到1000M以上,但正午的烈日仍消磨了我們的體力,
連續出現7-8%以上的坡拉長了隊伍的距離,
在這裡應更仔細控制節奏,寧可慢不可耗費過多,畢竟才不到一半的路程。


新白楊到碧綠神木(14.7KM,爬升537M,平均坡度3.6%)
新白楊再度整補後,發現備水已經所剩不多,還好接下來都有地方可以補水,
此時已經下午一點,只好將中餐地點由碧綠神木提前到慈恩,
路上遇到下滑的Kevin跟Celia,他們也是騎兩日東進住觀雲,不過行程早我們一天,
能在此處遇到真的很有緣,互相哈拉了幾句便告別。
新白楊到慈恩的路段還是緩丘陵,想像騎乘在KOM路線上跟各國高手廝殺,
掛上大盤追逐隊友,不一會就到了慈恩用餐。


用完餐大夥又有勁了,再度出發已是下午3點,但離觀雲只剩16公里,
慈恩到碧綠神木也是明顯的爬升,約5-8%的坡連發,
林相也開始進入海拔兩千公尺的景觀,若是一日東進到此應已略感疲憊,
但今天較放鬆狀況還不錯,沒特別拉強度順順騎到碧綠神木。


都來到碧綠神木當然要嘗一下有名的水蜜桃咖啡,
算算時間還有兩小時充裕的很,當然要享受不然怎麼叫休閒騎(路線不悠閒...)
大夥坐下來喝咖啡哈拉時間過得特別快,天色將晚再度呼喝上路摟。


碧綠神木-關原(10.7KM,爬升261M,平均坡度2.4%)
碧綠神木到關原分為兩段,第一段到金馬隧道5.2KM為主爬升,約4.8%坡度,
這段跟在俊隆兄後面,可能是因為快到目的地特別興奮,
俊隆兄開始提高節奏,較陡的坡就放輕齒高轉,略緩的坡馬上換重齒提速,
要跟上這樣的節奏有點吃力,但還勉強咬得住就盡量跟著,
就這樣拉鋸到金馬隧道前,很暢快的一段騎行。

髮夾彎提速抽車中XD。
過金馬隧道後,將近3公里的爽快下坡,再稍爬點坡就到關原加油站,
到了今天的終點關原,大夥心情都很放鬆,拍照留念後緩緩騎上觀雲山莊。
用完豐盛的晚餐,到房間盥洗按摩放鬆哈拉,九點就熄燈睡去...

將東進武嶺的行程拆成兩天,第一天已是77公里爬升2649M塔塔加等級的挑戰,
第二天雖只剩15公里左右的路程,但大禹嶺這魔王等級的路線,沒人敢等閒視之,
只能盡早休息,讓自己的身體充分休息。

第一天完騎XD,星銘表示:       BJ4       
第二天一早約五點,大家便陸陸續續起床,但早餐要到七點才供應,
便輕鬆的聊天準備行李,昨晚特別穿上壓縮小腿襪跟吃了BCAA才睡,
今天幾乎完全沒有感到疲憊,大小腿的狀況也都不錯,
吃完早餐行李上車,拍個照就出發騎上挑戰武嶺的路線。


不知是因為海拔已破兩千氣溫較冷,雖然還是豔陽高照的天氣,
身體卻一直有熱不開來的感覺,就這樣不到半小時大禹嶺就到了,
在這也看到雙進武嶺的參賽者在大禹嶺的補給站休息,
算算才3個半小時就從天祥到大禹嶺真是神速,何況前一天才爬了西進。
我們在大禹嶺前再度集合,互相打氣後大家也互相推辭著不肯先出發XD,
最後只好以年紀排序由最小的我當兔子,出發啦!


騎車是一種很自私的運動,尤其是爬坡更是如此,
在登山的過程中,只剩下自己的心跳呼吸跟不間斷的踩踏,
除了誠實面對自己,其他沒有任何人能夠幫得上忙。

這張拍得真好,爬這段就好像在爬牆一樣。
大禹嶺-武嶺(10.1KM,爬升702M,平均坡度7%)中間快3KM下坡,實際10%無誤。
大禹嶺往武嶺路上,一個個10%以上陡坡接踵而來,壓低上身放鬆不硬拚,
坡還長得很得盡量節省力氣,不多久被剛在大禹嶺遇到的雙進武嶺前兩名超越了,
但超越以後還是在前面約100公尺的距離沒有拉遠,就維持著節奏跟著。


騎過知名的輪胎牆髮夾彎,也騎過落鷹山莊,在這段路上5%的坡是苛求,
7-8%左右的坡騎起來,心態就已經像是平地般輕鬆了,
還好前一天強度放輕,沒有什麼累積的乳酸,讓我能專心攻略這條難纏的路線。
跟身體對話,嘗試用不同的肌肉去踩踏,抽車時專心維持踩踏的流暢,
分神欣賞遠處的風景,覺得自己能在此騎車,真是幸福。

接近小風口,前方兩個雙進武嶺參賽者之一開始加快節奏,
明顯感覺到只要8%以下坡速度就加快,應該是有換重檔,心裡不禁佩服,
在經歷過連續兩天武嶺的摧殘,在這連綿不絕的1X%陡坡還能有如此表現,
另位參賽者一開始還能緊咬,但過小風口後的長陡坡,讓他力竭失速了,
我也順勢超過他,但一點一點的,被前面拉開距離了。

騎乘在如此美景之下,真是幸福!
好不容易撐到下坡準備滑到合歡山莊,這時卻遇到車禍佔了整個車道,
我跟雙進武嶺第一名那位大哥面面相覷,只好抬起單車從路旁勉強通過,
走了好一段路終於繞出塞車的車陣,到達合歡山莊。

這時在眼前的只剩下最後一段,合歡山莊到武嶺這段平均1X%的最後魔王,
想也不想直接騎上,但這段越接近武嶺越陡,且兩側的來車也越來越多,
過陡坡為了閃車只好走最陡的路徑,肌力撐到極限前方又雙向塞車了,只好下來牽,
牽上武嶺雖有點惆悵,但還是掩不住完成的喜悅。


照完相連絡上保母接駁車的陳大哥,也已經在武嶺停車場等候,
把小藍寶託給他之後,就去路旁等候準備幫隊友們拍照,
沒想到隊友們上來時也跟我一樣遇到雙向塞車的情況,只能牽車走上來,
最後只好象徵性地拍了幾張騎車照留念。



我想車友間最珍貴的情誼,不是一起完成了某個嚇死人的練車路線,
而是"默契"!知道什麼時候該默默地陪伴,什麼時候該盡情操爆,
什麼時候單飛時你知道,後面總會跟上來的;
什麼時候被海放你知道,前面總會在那等你;
然後一起享受那氣喘乎乎後,單純的暢快。

大家盡興拍照後,將單車逐一放到接駁車上,便開往梨山準備用餐,
在接駁車上大夥興奮地聊天,雖因塞車從武嶺開到梨山就開了快兩個半小時,
但絲毫不減大家的興致,一路上歡樂的討論這兩天的種種,
甚至已經聊到下個行程是什麼了,不知不覺已回到羅東,結束了這完美的兩天。


騎乘資訊:
第一天:新城-觀雲山莊
距離:76.9KM
騎乘時間:4小時49分
騎乘均速:16.2kph
均心跳:141bpm
均踏頻:61rpm

第二天:觀雲山莊-武嶺
距離:15.3KM
騎乘時間:1小時30分
騎乘均速:10.1kph
均心跳:149bpm
均踏頻:57rpm

2015年4月26日 星期日

20150426@噶瑪蘭追風100


開始騎車以來,印象中從沒在宜蘭參加過有計時的比賽,每次都往外跑,
其實宜蘭也有不少不錯的挑戰賽,剛好這次噶瑪蘭隊裡有人報名但不克參加,
就代騎並感受看看,從去年洄瀾300後就不曾體驗的高速輪車摟!

活動是早上七點從頭城出發算晚的啦,約五點半起床就好,
前一晚準備好隔天只要車衣穿上就可以出發!沿途路上買個早餐慢慢開車到頭城,
解決完早餐也差不多到烏石港附近,車組一組抱著輕鬆的心情騎往會場。

跟傳哥牛哥贊銘信忠會合後,貼好號碼貼看出發拱門前,
出張嘴跟宜蘭培訓隊已經排在最前面蓄勢待發了,覺得有點可惜沒有早點來排隊,
希望有機會可以跟在他們後面騎看看,畢竟也練了兩個月的車,
很想知道自己的能耐在哪裡?可以跟到哪裡才被放掉?

出發前有難得的緊張...by牛哥。
聽完頭城鎮長的致詞,很快地七點整出發時間到,第一集團馬上就衝出去了,
惋惜的隨著排隊隊伍前進時,剛好看到騎北高時認識的Kevin跟Celia,
連忙上前打招呼,只是聊沒兩句就被隊伍沖散了。

排到出發已經7點02分,看來要追到第一集團是沒希望了,就隨意看有沒有集團可以跟摟,
轉上濱海公路後一路超越較慢的車友,遇上Kevin就跟他一起高速前進,
濱海這段用像跳島一樣的方式,跟著比較快的車友,但都沒遇到整群高速的集團。

遇到速度感覺不快,就自己拉出來帶,期待能追到比較快的集團來帶,
出來帶的時候心跳很快就飆到17Xbpm,所幸在接近噶瑪蘭橋前,
看到前方有個頗大的集團速度也不錯,Kevin示意追!就再加把勁貼上去,
併進集團後看了一下這段頭城到噶瑪蘭橋均速約38kph,剛出發還很有力咩。

騎上噶瑪蘭橋後,覺得集團速度有點慢,就騎到前面點去push看看,
果然下橋後右轉集團分散,前面帶的看來也意興闌珊的樣子,
畢竟沒人想獨推100公里的吧?靠自己也不可能追到第一集團,就跟著放慢節奏,
彎進五結堤防旁後集團再度成形,也看到熟悉的車衣,基隆外木山夜騎團!

去年洄瀾300曾跟過外木山夜騎團的集團騎(那時是宇能單車),
托他們的福讓我能順利完成洄瀾300,這次當然也很自然接在他們的集團後面,
外木山帶領的集團果然速度很穩定,彎進三星上將路以32-35的速度前進,
集團沿途開始吸進前面第一集團掉下來的車友,也變越來越大團。

經過一年的經驗,大概知道集團在轉彎處要保持在前段的位置,
若在後段則會有被操間歇的感覺,所以在三星市區跟天送埤轉泰雅大橋都保持在前幾個,
跟Kevin也是前幾個騎上泰雅大橋的,就這樣忐忑不安的騎進山區丘陵段。

到第一檢錄站前都還能跟得住領騎的幾人,但在檢錄時因為沒拿好稍慢了一下,
再出發已經離Kevin及宇能的前兩個領騎有段距離,拼命拉了一下但無法接回去,
怕在這裡完全爆掉就沒勉強,反正應該還在原本集團前面的位置,就稍緩和一下。

經過牛鬥橋已跟前三個領騎有蠻遠的距離,但看起來沒有繼續拉遠,
就把強度拉高點看能不能追到,剛好這段有微下坡可以拉到快40kph,
追了快10分鐘終於在清水地熱路口橋前接回,跟Kevin示意一下說我回來了XD,
剛好這時也追到第一集團掉下來的三人,就形成7~8人小集團前進。

你看看人家是多認真在下坡...我在後面嘴開開><。
下坡嘴開開呆滯中。by 綠衫民宿 單車小棧。

很怕再掉隊,all out衝刺拉上長埤湖上坡最高點,總算以第四位置跟著下滑天送埤,
下到天送埤前面有四個宇能的車友,不過Kevin沒接上,
沒法多想但相信他一定會追回來的,就盡量跟著宇能。

宇能的車友藝高人膽大,在天送埤接回三星市區的路段,藉著遊覽車破風拉到50kph,
在後面看著實在為他捏把冷汗,也只敢保持些距離跟著。
暢快的拉回三星市區後小集團稍稍放慢,Kevin大哥馬上接回來,果然勇猛!

接下來就跟宇能的四位車友輪車回濱海,沿途吸收前面集團落下來的車友,
在快到五結河堤路口停紅綠燈時,被玉蘭段拉開的其他車友組成大集團追回來,
感覺好像兔子被吸收的感覺,大家都是很拚再騎啊。

這下又形成一個蠻多人的集團,前後看至少有20人以上吧?
在即將彎進濱海前帶頭的宇能有拉一下強度,可能是想拉掉一些後面的車友,
還好保持在集團前中段的位置,稍拉一下強度還能跟上,
最後還是跟在前幾個經過第二檢錄站,轉回噶瑪蘭橋回到濱海。

下濱海後保持在前幾隻,前面輪個幾次後輪到我出來帶,就握下把盡量拉上40kph,
不過實在是經驗不足,不知是節奏問題還是怎樣,拉了幾分鐘後打pass想退下,
轉頭一看發現集團斷掉了@@...就放慢接回集團,就這樣不敢再出來帶了。

就這樣由宇能順順帶回終點的路上,集團速度快速穩定在40kph左右,
中間應該是剛跟遊覽車那位宇能的車友,又再度跟上砂石車後面拉50kph衝出去,
集團裡大家都驚訝出聲,經過了快90公里還能這樣操,真是太猛了。

越來越接近終點,集團有不安於室的感覺,也沒空轉頭去看這段時間拉掉多少人,
只能盡力保持在宇能的後面,看著身旁的Kevin蠢蠢欲動,
我知道他在等著想拉出去的時機,體力還有就一起玩吧!

即將接回頭城重劃區時,Kevin加速噴出去了,我也盡力抽車跟上,
藉著陸橋的上下速度拉到55kph,最後的火花啦XD,畢竟離終點還太遠,
彎進終點前還是被兩個宇能的車友追上,大家還煞有介事的衝刺進終點,太好玩了!
終於完賽了,成績是2:47:49,達成賽前預想的騎進三小時目標!
感謝宇能跟集團的眾車友。

不過好像玩過頭了,後面跟進的車友因煞車緩衝距離不夠,
衝過終點直接翻車在領成績台前,大家真的是太一頭熱了@@,希望這位車友沒事。
真的是一場好玩的賽事,騎完感覺熱血沸騰啊!希望明年還能繼續參加摟!


騎乘資訊:
騎乘距離:100.4km
完成時間:2:47:49
完成均速:35.9kph
平均踏頻/心跳:82rpm/160bpm
總排名/總人數:52/1422
M30組排名/M30總人數:27/487

2015年4月19日 星期日

20150419@鐵騎探索太平山


太平山是宜蘭縣內最高的森林遊樂區,每次上山來總被她的美所折服,
不論是陽光普照的翠綠鮮豔,抑或是雲霧飄渺的朦朧仙境,
都是令人流連忘返的風光。

對騎車的人來說,太平山也是非常適合練車的路線,
坡度非常平均在7%左右,連續上坡22公里也是難得的長度,
唯一比較可惜的就是要門票就是了@.@,不過門票也提供保險,算是保障摟。

這次陪騎TSLD所舉辦的鐵騎探索太平山,一方面因為去年已經參加過,
另一方面知道自己不需要進站補給,且TSLD這活動也沒有計時,
所以就沒特別報名,不過說實在到終點時看到香腸跟泡麵,覺得沒報名蠻可惜的XD。

早上五點半起床,在天送埤包子店買好早餐跟簡單補給,
便驅車前往土場,6:50組車準備完成開始騎乘,
由於活動並沒有特別規定出發時間,故路上已有許多人隨興出發騎乘。

剛過收費站附近,照片來自Mobile01。
就自己所設定的齒比跟心跳節奏往上爬,除了收費站下來買票外不落地,
沿途順順騎強度控制在160bpm上下,拜活動封路所賜,
可以放心超過雙黃線去選擇路線,專注在踩踏上很快就經過了中間遊客中心。

中間遊客中心,照片來自TSLD FB。
過中間遊客中心後有段稍平的路段,想換大盤加速但變速不順換不上,
只好掛上小齒提高轉速,越到山上感覺有點悶,每次低頭汗水就滴落到上管。
看著許多開心地騎乘在一起的車友,也感染到這歡樂的氣氛,
騎車真的是快樂的,不是嗎?

騎在這風光明媚的山路上,真的是很開心啊。照片取自 mobile01。
騎阿騎阿也過了官方第二補給站白嶺,想到去年在此休息時被拉鋸的女車友超越,
心裡暗暗佩服她能過站不停,不知不覺中也過了一年啊。
過白嶺後到見晴停車場約8公里,坡度也比前半段連續且陡,幾乎沒有喘息的緩坡,
練得好不好就看這裡了,去年在這段幾乎都無可避免的降低速度,
今年還能勉強維持差不多的節奏。

這段有些許10%左右的陡坡,謹記著陡坡放鬆緩坡再補的準則,
陡坡時放鬆肩膀輕握把手,專注在踩踏的順暢上,進入緩坡時迅速回到節奏上,
雖然還是能超越大多數的車友,不過也開始被幾個很有實力的車友超越。

看得出來腳有在用力啊,核心有沒有就不知道了XD。照片取自 Mobile01。
這段開始心跳開始時不時碰觸到168rpm(LT)的界線,
但在刻意控制強度下還能回到160出頭,代表體感強度還在可接受的範圍,
不過還是有要騎多遠才到見晴停車場的念頭出現啊...

就這樣順順騎過見晴停車場,事後看紀錄1小時50分破了PR十分鐘,
這幾個月的練車算是有點進步了,滑到太平山停車場後工作人員說天氣不穩定,
不開放騎到翠峰湖,騎到這裡也算有練到了,稍歇一下就穿起風衣下滑回土場了。

停車場終點,天氣還不錯,可惜無法進翠峰湖。
騎乘紀錄:
土場到終點停車場(22.9km):1小時54分
均速:12kph
均心率:161bpm
均踏頻:58rpm(也太低@@...可見34-24騎太平山還不是我能駕馭的齒比)

以下是自言自語的感想...

今年二月開始練車至今,體認到騎乘實力反映在許多的面向,
而每個人程度不同,也顯示出不同的騎乘風格,
以太平山長22公里平均7%的坡度來說,差異10分鐘的實力,
均速差異大概只有1km/hr,齒比範圍約在21-28之間,
若雙方都維持同齒比不變攻山,平均轉速只差5rpm就能造成10分鐘的差異。

但這5-10rpm的差異,可能就決定了心跳率從Tempo到LT的差別,
對高手來說能維持兩小時LT的能力不衰退,但對我來說若開LT的強度,
就沒有能維持強度到終點的信心。

在訓練上要常開在LT上下的強度,才能對這強度更掌握,(噁~)
現在最常練習的區間還是在Tempo(Zone 3),
也因此這次太平山都控制在這個強度,到最後都沒有太明顯的衰退,
但幾乎都沒有push到LT(Zone 4)的強度,騎完也沒有特別累的感覺。

就現階段的課題,除了Tempo或SST訓練,
要再加上每周至少一次LT以上的訓練,讓身體習慣強度並提高恢復力,
聽說高手都經歷過練到在訓練台嘔吐的經驗,
是說有幾次有練到有嘔吐感就是了(打SST就想吐也太弱)...Orz
繼續加油吧!